(图片来源于网络)股票配资指南官方
根据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的通报,2025年7月8日,该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7月15日,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截至7月23日,佛山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196例,较前一日新增536例。
传播如此迅速的基孔肯雅热到底是个什么病?该如何预防?
基孔肯雅热是个什么病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这个名字来源于坦桑尼亚南部基马孔德语中的一个词,意思是“变得扭曲”,这个词形象描述了患者因严重关节疼痛而弯腰屈背的典型姿态。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这是一种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virus)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包膜,主要分东/中/南非型(ECSA)、西非型和亚洲型三种基因型。2005年起出现的ECSA型病毒株发生了A226V位点突变,显著增强了病毒在白纹伊蚊中的传播效率,这被认为是近年来疫情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要传播媒介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传播,这两种蚊子也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者。不同于疟疾由按蚊在夜间叮咬传播,伊蚊主要在白天活动,增加了防护难度。
典型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病通常在患者被受感染蚊子叮咬后3至14天发病,通常为5-8天,最典型的三个症状是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
1、发热与毒血症状:病人常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热1~7天即可退热,有的病人约3天后再次出现较轻微发热(双峰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
2、皮疹:80%的患者在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为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有轻微脱屑。
3、关节疼痛:发热同时,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关节痛多为游走性,随运动加剧,晨间较重。病情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不能活动。关节积液少见。
预后
大多数患者为轻症,感染后能完全康复;重症和死亡病例很罕见,病死率约0.1%,通常发生在有其他健康问题的幼儿和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老年人中;约30%患者会发展为慢性关节病变,持续数月到数年;一项追踪研究显示,感染5年后仍有12%患者报告持续性关节症状。
对于孕妇而言,感染后垂直传播率约28-49%,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新生儿神经系统并发症。现有证据表明,患者康复后很可能对基孔肯雅病毒免疫。
暂无特效药,疫苗未大规模上市
针对治疗方法,世卫组织指出,临床治疗包括用退烧药和镇痛药来治疗发热和关节痛,同时患者需要大量饮水和多休息,但对于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此外,目前有两种基孔肯雅疫苗已被推荐用于几个国家的高危人群,但尚未广泛使用。
世卫组织和外部专家顾问正在全球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背景下审查疫苗试验和上市后数据,以提供可能的使用建议。
如何预防
因这种疾病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最佳预防措施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如:使用驱蚊剂灭蚊;外出减少皮肤暴露,穿着浅色长袖衣物;在家安装纱窗、使用蚊帐;控制蚊子媒介和减少蚊子滋生地:清空和清洁盛水容器、处理废物等,减少蚊虫滋生。
已经感染或疑似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患者,同样也应在患病第一周避免被蚊子叮咬,以防进一步传播给蚊子,进而通过蚊子感染其他人。
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
基孔肯雅热是个什么病?-----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第3870帖
马医生推荐
九五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